国内家居行业掀起新一轮上市热潮,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家居企业进入IPO排队阶段,涵盖家具制造、智能家居、家装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1.49万亿元,同比下降3.85%。资本市场热捧与行业渐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场IPO热潮中,上市或许只是企业转型的第一步。业内人士指出,家居企业存在行业低迷与转型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房地产下行周期导致传统家居需求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迫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本就承压的利润空间形成进一步挤压。资本能否真正激活市场潜力仍待观察。
IPO热潮走起
行业承压前行 转型迫在眉睫
2025年开年以来,家居行业IPO热度持续攀升。玫瑰岛、悍高集团、林氏家居等企业相继递交上市申请,北交所成为中小家居企业的新战场。
已在新三板挂牌的玫瑰岛,今年欲再闯北交所。据悉,玫瑰岛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提交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材料;2月18日,广东证监局对该辅导备案材料予以受理,公司即日起进入辅导期,辅导机构为国投证券。据悉,玫瑰岛从卫浴定制延伸至全屋定制,尽管2024年净利润下滑27.47%,但营收仍保持6.1%的增长。
不同于已经“曲线上市”的玫瑰岛,悍高集团的上市之路曾两度中止,但依旧充满信心。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悍高集团已经递交招股书,但遇到两轮问询,其IPO进程两度中止。今年1月,悍高集团更新招股书,欲在深交所主板登陆。最新招股书显示,2025年1—3月,悍高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6.75%;净利润同比增长40.31%。对于一季度业绩的增长,悍高集团表示,公司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摊薄了固定成本,加之基础五金自动化自产规模持续扩大,规模优势凸显。
4月,林氏家居披露了IPO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十三期),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经过前期辅导,林氏家居落实了关于前员工合作商、第三方回款等内控措施,并将按要求充分信息披露。同时,逐步落实了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研工作,后续将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备案和环评等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申报IPO的企业中,约三成存在业绩波动大、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能否通过监管审核仍存变数。对于企业而言,IPO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若企业无法优化经营模式,资本市场恐难持续。
同时,当前家居行业的低迷,本质上是传统发展模式与市场新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行业真正的挑战并非仅是需求减少,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模式滞后等问题。面对当前形势,智能制造正在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家居企业IPO越来越难已成为行业共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企业业绩波动较大,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审核日益严格。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行业导向政策,主板上市企业需符合“大盘蓝筹”定位,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的优质企业。而在后地产时代,家居行业属于“黄灯行业”,即相对传统、行业壁垒较低的大众消费类领域,其上市申请受到一定限制。
尽管如此,各领域的优秀企业仍在努力通过资本运作寻求突破。这背后折算出了家居企业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的一种集体的焦虑和对转型的渴望,尤其是面对着需求萎缩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登录资本市场,多少可以为他们的市场破局和未来发展增添筹码。
业内人士表示,家居企业在冲击资本市场层面的动作频频,本质是后地产时代企业们的一场“自救运动”,资本已然成为来他们穿越周期的“门票”。短期内,这张“门票”可以通过上市融资来抵御行业“寒冬”,跨界者竞争的生存危机;从长期来看,则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过去主要依赖地产红利驱动的发展路径,转向技术驱动,去争夺智能家居、精密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的话语权。而且这些企业也都明白上市也并非终点,只有将资本转化为技术壁垒与用户价值,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