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家居企业转型真正的进入了深水区,企业要真正转型升级成功需要做到哪几点?今天一起来听听广州建众&DRD设计研究院创始人、战略实效运营专家侯定文老师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你一定要改变思维,与过去地产红利思维去脱钩。
那红利思维是什么?就是一个小区3000户,我打下300户的这种新房的销售模式。
现在新房的供给量连续4年都是持续下跌的,所以未来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打通存量时代的运营模式。那存量式的运营模式除了以旧换新、局改翻新,更重要的还有围绕今天用户的不同场景的需求给予最精准的全案解决能力。
第二个,战略转型的机会和成功的基石是什么?
如何减少犯错的机会就是战略转型的机会点,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甚至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其中有两大核心,第一个就是整个产业结构性改变,第二个就是技术的改变。比如说我们从增量走向存量是整个产业的结构改变,AI和数字化是整个全域营销的机会。
然而很多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越转型死的越快!因为你没有做系统化的设计,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做系统化设计,然后分步骤实施,这才能减少犯错的成本。
第三点,产品或品牌出海是红利还是黑洞?
可以讲2024年我们整个家居业都在讲出海,我们一种是产品出海,帮企业做OEM和ODM,另一种是做品牌出海。那我们看到上个月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报表已经出来了,凡是以出海为核心的企业增长都非常优秀,无论是这个中源家居50%的增长,还是乐歌股份48%的增长,还是这个永艺股份35.58%的增长,基本上都是30以上的增长。
反观我们国内市场为主的报表都很难看,所以大家一窝蜂地觉得出海就很好,可是出海我觉得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件事政策风险,一定要研究每一个国家它的政策;第二个就是懂得敬畏用户,一定要深度去研究这个国家消费者的习惯、消费者的购买路径及服务的方式,研究透、定位定透再下手,而不要盲目的跟风去跑,那肯定是黑洞。
第四点是适老经济,3.1亿人背后的新机会和新挑战。
那我们知道我们60岁以上的这个老人占整个中国总人口的22%,也就是3.1亿了。这些老人不像过去的老人,他们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又活力四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定的消费意识,因此在这基础下诞生了很多的新机会。
我今年起码走了不下20多家企业去看他的这个适老产品,都发现大家把老人都变成了失智失能的老人,都搞什么支撑架、助力器,我真觉得很崩溃,因为这种老人占比还是很低的。现在的很多有消费能力的老人叫活力老人,想明白了需要去享受更好的生活方式。要记住这个活力老人才是我们重要的客群。
第五个就是渠道进化到全域营销。
2015年我开始告诉大家已经没有单一的所谓的渠道和终端,都是叫全域营销。而我们现在的企业最痛苦的还是一个什么散状的渠道和终端,所以你企业的内部的交易成本就会很高,线上线下互怼,各个渠道之间竞争让公司内部的管理成本很高。当你内部的交易成本越高你在对外的市场竞争力就会越低。
我们会发现现在渠道出现什么特征呢?线上平台反而相对集中,不外乎传统电商就是淘系、京东、拼多多,线下这个内容电商不外乎就某抖、某视、某书为代表性的线上平台,扮演的无外乎就是一个大物业方在线上收租金,流量费就是租金费。而对于我们现在最大的变化其实是线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现在的经销商他们不再有局限于现在家具卖场、本地化的建材城开店了,我们未来的店态,比如家装公司的店中店、社区店、设计师店。然后局改店、地产物业店,甚至中介店、甚至共享店所以我们会发现未来线下的渠道,又再一次不断的细分和分裂。
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企业从战略层去看全域营销,围绕全域营销来做组织构建,使其内部的交易成本变低,再做产品的效率最大化,再做通路的管理,所有线下的渠道生态和线上渠道生态做次大融合,才能打通整个公司的营销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我觉得这才是更有效的。
第六点就是技术先机,今天AI如此快速地被运用。
未来企业的数字化越来越成熟,如何快速的用这些新的功能、新的技术,掌握新的营销方式去给客户沟通和服务成为了转型重点。
最后一个品类战略,品类战略可以说今天所有的产品都值得重做一次。
今天我们还可以洞察到,很多品类的战略机会,比如说未来中国一定会出现一种家庭形态:两口之家不要小孩的第二种,甚至一人两狗两猫也是个家庭结构。那未来的这种多形态的家庭结构一定会有新的品类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